首页 > 教育文化 > 大学院校 > 综合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 网站链接:www.nju.edu.cn
  • 收录日期:2022-02-18
  • 所属地区:江苏
  • 网站分类:综合大学
  • 人气指数:
  • 更新日期:2024-10-21 19:16:12
  •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南京大学其学脉可追溯自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截至2019年11月,南京大学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设有31个直属院系,88个本科专业;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有博士后流动站3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有教职工4582人;各类学生总计63876人。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31个直属院系,本科生13129人、硕士研究生14937人、博士研究生6996人、外国留学生3205人。全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本科专业8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3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工程)实验室12个,江苏省工程中心10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1个。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在国际或他国当选院士13人次(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文理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1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4人、“青年长江学者”2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13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92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98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6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6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 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整体提高原创科研能力与水平,将南京大学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余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全体南大人将始终保持奋发昂扬的精气神和朴茂平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一个南大”的指示精神,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为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简介/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有28个直属院系,各类学生总计55000余人。全校设本科专业8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35个,*人才培养基地13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江苏省重点(工程)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工程中心1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创新人才26人、创业人才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4人、讲座教授2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0人,*教学名师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6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6人次,“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4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3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0人。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南京大学确立了“吸引一流生源、给予一流培养、造就一流人才”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素质创新能力的拔尖领军人才为目标,坚持“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方针,大力推进“基础性人才和高科技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国际接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与社会接轨”,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全力推进科学研究工作,将南京大学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多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历史沿革/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以三江师范学堂筹建的1902年作为学校建校时间。南京大学主源为中央大学,次源为1952年主体并入的金陵大学。金陵大学从1888年汇文书院成立,至1952年撤销建制主体与南京大学合并,历经64载春秋。

三江师范学堂

  1902年5月,张之洞与其好友、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一起向清廷上奏,呈请在两江总督署江宁(即南京)办一所师范学堂,同年开始筹建三江师范学堂。教员一部分聘请中国学者,另一部分则从日本聘来,开了南京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之先河。

两江师范学堂

  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李瑞清出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大力提倡科学、国学和艺术教育,在高校首创艺术系科,为中国培养了*代近代化的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辛亥革命前后,政局动荡,学堂曾一度停办,1914年8月续办。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校长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苏省原有两江师范学校,前因军兴中辍,现在大局已定,亟应由省续行开办,以储师资”,两江师范学堂乃得以改设,成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设立中国*体育科,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开端。1917年设立商科,1918年10月,中国科学社设在南高师,主要成员多在南高、东大任教,他们多是将各自领域西方现代科学系统引入中国的先驱,因而南京高师被称为“中国现代科学大本营”、“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1921年迁至上海扩充为商科大学,是中国*所商学院。在中国现代科学的早期,半数以上的在国际*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的中国科学家是南京大学的教职或毕业生。

国立东南大学

  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又组建了国立东南大学。“南高师”与“东大”共处同一校园,资源共享。1923年7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牌撤去,南高正式并入东大,遂称之为国立东南大学。

  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建立南京大学”的建议,联名致书教育部,“拟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设南京大学,以宏造就”,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提议并没有获得当时教育部门的批准。12月7日国务会议全体通过,同意以南高师各专修科为基础筹办大学,定名为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正式招生开办,郭秉文、蒋维乔等先后执掌校政。

  1920年,正式招收8名女学生入学,在中国国立高等学府中首开“女禁”,引领男女同校之风。竺可桢为南京大学60周年校庆题词:“东南学府,为国之光。男女同校,惟此首创。外御强敌,内抑豺狼。天下有道,黉舍乃昌。”

  1920年9月实行选科制与学分制,开设必修及选修课,修毕一定学分方可毕业。这些改革逐步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最早在中国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了全国最早期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成为中国最早的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文理为基本兼有农工商等专门应用科、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为特征的现代大学,被称为“中国*所现代大学”。当时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中国较优秀的大学;国际教育会东方部主任孟禄评价其为“中国政府设立的*所有希望的现代高等学府”、“中国最有发展前途的大学”,将来之发达可颉颃世界较佳大学。

  1921年10月,柳诒徵、刘伯明、梅光迪等人成立学衡社,1922年1月创办《学衡》月刊,展开现代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其间成为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国内外着名学者多来校讲学,誉为“东方教育的中心”。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3年8月,因经费紧张,东大停办工科,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组为河海工科大学。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教育行政委员会经过通盘考虑,实行大学区制,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江苏境内四所公立专门学校的9所公学合并,在首都南京改组易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北伐军攻克的第四座历史文化名城。

国立江苏大学

  学校更名第四中山大学后,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山大学不止一处,不易辨认。1928年国民政府颁行《大学区条例》,要求“各省大学依据各地名名之”,规定改第四中山大学为江苏大学。于是,1928年2月改名为“江苏大学”。此令一出,即刻招到广大师生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更名“既不足以冠全国中心之学府,又不足以树首都声教之规模”。全校师生群情激愤,组成“改定校名*团”,要求政府依照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的做法,将校名改为“国立南京大学”。但国民政府执意要改江苏大学,较后还是定名为江苏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1928年5月1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作出决议,“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张乃燕仍为校长。

  1927年9月,中华自然科学社在校始创。1939年,潘菽、梁希、金善宝等知名教授在该校发起创立“自然科学座谈会”,1944年改建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自然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随后更名为九三学社。1958年,以源于该校的中国主要科学团体为基础在北京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932年,柳翼谋、缪凤林、张其昀等人,传承、发扬中国学统,以弘扬中华文化和昌明世界较新学术为任,结为国风社,开办《国风》学刊。9月,设于上海的商学院、医学院独立,1935年在南京重建医学院。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学校顺利西迁入川,校址设在重庆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史称“重庆中央大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校长。1946年11月1日在京(当时南京的简称)开学。全校设文、法、理、农、工、医、师范七个学院,为全国院系较全、规模较大的大学。根据1947年的统计,全校教职员1266人,学生4066人。其规模之宏大,学科之齐全,师资力量之雄厚,均居全国各大学之首,因而有“民国较高学府”之称。

  1940年前后,该校学生先后创刊《太公报》和《大学新闻》。

国立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1949年5月7日,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刘伯承、副主任宋任穷派员接管国立中央大学。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2日成立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梁希为主席。

  1950年10月10日,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校名去“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校长周鸿经去职,梁希担任校务委员会主席。

  1951年7月,南京大学改校务委员会制为校长制,潘菽任校长。这一阶段,学校根据“维持原有学校,逐步进行改善”的工作方针,通过一系列积极稳妥的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2年7月进行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院系成立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院校以及组建有关院校相关系科;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校址从四牌楼2号迁至鼓楼原金陵大学校址,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1956年12月,潘菽率心理系师生迁到北京组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次年郭影秋接任校长,1963年匡亚明任校长。1966年文革爆发,教学工作受到破坏,本科生停止招生6年,研究生停止招生12年;当时南京大学以被称为曾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高等学府”、“国民党的文化中心”等理由而受到特别的冲击。

  1976年,南大在校师生率先发起旨在反对和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南京三·二九事件”,为四五运动的先声,南京反文革势力运动,影响全国。

  1978年5月,哲学系青年教师胡福明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引发全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拉开了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序幕,推动了邓小平领导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1978年5月,匡亚明复任校长,1984年8月,曲钦岳任校长。

  1993年,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成为金陵学院校园)。

  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

  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

  2009年10月,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启用。仙林校区按规划和鼓楼校区协作分工,成为南京大学主校区。

  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办学规模/南京大学

  院系机构

南京大学院系
学院 下属系科
南京大学文学院 文学系、语言学系、文献学系、戏剧影视艺术系、大学语文部
南京大学哲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物理学系、现代物理系、光电科学系、基础物理教学中心、声科学与工程系
南京大学数学系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天文学系、空间科学系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系、水科学系、地质工程与信息技术系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气象学系、大气物理学系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系、海岸海洋科学系、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信息电子学系、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心、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微制造与集成工艺中心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系、能源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系、广告与传播学系、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
南京大学商学院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产业经济学系、金融与保险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人口研究所
南京大学商学院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营销与电子商务系、人力资源管理学系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朝鲜语系、国际商务系
南京大学法学院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化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政治学系、行政管理学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系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管理学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分析化学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南京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系、信息系统工程系、嵌入式技术系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控制与系统工程系、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管理-控制-一体化实验教学中心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基础学科教育学院)
 
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  
南京大学体育部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系、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
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独立学院)

  师资力量南京大学目前拥有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有28个直属院系,各类学生总计55000余人。全改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创新人才26人、创业人才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4人、讲座教授2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0人,*教学名师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6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6人次,“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4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3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0人。

  学科建设南京大学最早在中国开展博士学位教育,设立了中国*大理科通才教育班、*大文科通才教育班。创建了中国*生物系、*气象系、*心理学系、*西洋文学系、*建筑系、*航空系、*体育科、*艺术科、*电影播音专修科、*农科、*林科、*现代地学系、*现代数学系、*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新中国*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履践型政治行政系、*履践型法学院、中国*商学院以及*工商管理、金融理财、会计、国际贸易系等等。其他许多学科,如文、史、哲、戏剧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等等,都有深厚传统。

  全校设本科专业8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35个,*人才培养基地13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江苏省重点(工程)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工程中心1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

  科研建设/南京大学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南京大学有鼓楼、仙林两座图书馆大楼以及各院系专业图书室和各种电子数码信息资源。其中,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藏书500万册。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线装书30多万册,其中列入全国善本书目的有500多种,1万余册;地方志共藏4000余种,约4万册;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代目录学文献以及丛书。

学术期刊

  2000年,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依托南京大学情报学、图书馆学2个博士点的优势,中心研制开发了CSSCI数据库。

《南京大学学报》

  《南京大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分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科研基地

自然科学

南京大学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设施、设备,例如,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南京大学天文台、南京大学太阳塔、南京大学气象台等。

南京大学*、教育部科研机构一览
国家实验室
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合建)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半导体节能器件及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中心
蛋白质与多肽新药工程中心 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研机构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区域经济转型与管理变革协同创新中心(省级)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经济转型和发展研究中心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文科全国性学术社团
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 中国元史研究会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
中国非洲学会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社会科学实验室
南京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 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计算实验中心  
省部共建基地
南京大学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 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江苏社会风险与管理研究中心 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政府新闻学研究所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    
戏剧影视研究所、拉贝国际和平与冲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中德法学研究所等其他机构介参见南大官网

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截至2010年5月,南京大学共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名列大陆高校*。

  在最能反映基础研究水平的SCI论文榜上,发表论文数连续7年*,被引用次数连续8年*;在国际*杂志《Science》和《Nature》发表的论文数全国*。

  截至2013年,南京大学的化学、物理、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工程、环境、生态和临床医学均进入了全球研究机构排名的前1%,物理、化学是南京大学在全球学术界内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其最活跃的几个学科为:应用物理、凝聚态物理学、多学科材料学、多学科化学,以及无机化学和原子化学。按论文总数排名计算,南京大学化学排名较高,名列全球第20位;按总被引次数排名计算,同样是化学排名较高,在全球范围内排在第79位。南京大学在全球前1%研究机构中,论文总数排名184位,总被引次数排名429。

  截至2013年7月,南京大学有37位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4位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南京大学有25部教材由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

学术巨作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匡亚明主编,共200部,2008年获中国图书出版较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社科类),被评价为“近百年来最为浩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工程”。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张宪文主编,国家“十一五”出版计划重点项目。

  《中华大典·文学典》,程千帆主编,共23册,4500万字,中国古代文学的百科全书。

  《册府元龟》(校订本),周勋初领衔校注,共12册,1500万字,是迄今中国学者采用新式标点和科学整理方法完成的最为宏大的单本古籍整理工程,2008年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古籍类)。

  《新时代英汉大词典》,张柏然主编,1200万字,中国*部真正意义上自主研编、具有原创性的大型英语工具书。

相关排名

2006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近10年来取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2项,名列大陆高校*。

  在最能反映基础研究水平的SCI论文榜上曾经在我国大学中领跑7年;近年在国际*杂志《Science》和《Nature》发表的论文数全国*。

  世界*学术期刊《Science》发布的大学排行榜中,南京大学位列中国高校第二,仅次于北大。

  英国伦敦泰晤士报较新全球*大学排行榜,南京大学位居143位,位于亚洲大学第27位,居国内高校第五。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居国内高校*。

  2009年中国高校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奖排行榜,位居国内高校第三。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居国内高校第三。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2009年中国15所一流大学之一,2009年中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环境排名,位居国内高校第四。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日前公布该报201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120,中国内地第4。

  合作交流/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多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

  南京大学与世界很多学校合作办学,截至2012年8月,南京大学的合作交流学校涵盖了美洲(美国46、加拿大17、智利1、阿根廷1、墨西哥3)、欧洲(英国18、法国22、德国13、荷兰3、西班牙6、俄罗斯3、波兰1、意大利5、瑞士4、瑞典5、挪威、比利时2、芬兰1、丹麦1、冰岛1、保加利亚1、葡萄牙1、智利1)、亚洲(韩国30、日本29、新加坡2、以色列3、泰国2、马来西亚1、印尼2、沙特1、土耳其1、叙利亚1、)、大洋洲(澳大利亚12、新西兰2)、非洲(摩洛哥1、埃及3、苏丹1)等五个大洲。

  合作机构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中日文化研究中心

  中德法学研究所

  黛安/杰尔福特?格来泽犹太文化研究所

  南大中荷国际MBA

  南大-康奈尔EMBA

  华英文教基金会

  学校排名/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在中央大学时期是中国高校中院系最多、门类最齐全、规模较大的一所大学,院系调整后被分拆,元气大伤。改革开放后南京大学实力上升明显,一度排进大陆高校前3位。在20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全国高校合并浪潮后至今,南京大学的综合实力排名稳定维持在大陆高校第3-7位、世界160-300位。南京大学在未合并任何高校,整体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取得这一成绩非常难得。

较新权威排名结果

  世界三大较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

  1、QS世界大学排名(2012-2013年):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68位,中国大陆第5位;[40]QS亚洲大学排名(2014年):南京大学位列亚洲第26位,中国大陆第5位。

  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12-2013年):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251-275位(区间),中国大陆第5位。

  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2年):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201-300位(区间),中国大陆5-7位(区间)。

较新民间排名结果:

  网大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排行榜(2013年):南京大学位列综合排行榜第5,学术资源第6,教师资源第2。本科教育综合实力第2,本科师资力量第1,本科课程第1,本科校友捐赠第1。

  武书连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年):南京大学位列综合排行榜第6,一流大学排行第2,教师水平第2,教师绩效第1,毕业生质量第5。

  知名校友/南京大学近代一百多年来,南京大学俊彦云集,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缪筱珊、赵声、李瑞清、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柳诒徵、胡小石、陶行知、郭秉文、陈鹤琴、汤用彤、马寅初、李叔同、熊庆来、童第周、金善宝、闻一多、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严济慈、吴健雄、李国鼎、罗家伦、厉麟似、顾毓琇、李方训、吴宓、朱光亚、赵忠尧、赛珍珠、杨杏佛、吕叔湘、梁希、戴安邦、陈白尘、匡亚明等名家大师们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现代大家中包括杨洁篪、郭金龙、陈德铭、厉声教、杨武能、谭跃、施建军等也都毕业于南京大学。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有6位是南京大学校友。

  学校领导/南京大学

  现任领导

  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 陈骏 2006-今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张异宾 2014-今

  历任领导

南京大学近代以来历任校长

  缪荃孙陈三立先后任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1902)

  李瑞清两江师范学堂监督(1905-1911)

  江谦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14-1919)

  郭秉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暨东南大学校长(1919-1925)

  蒋维乔国立东南大学校长(1925-1927)

  张乃燕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校长(1927-1930)

  朱家骅中央大学校长(1930-1931)

  李四光中央大学代校长(1932)

  罗家伦中央大学校长(1932-1941)顾孟余中央大学校长(1941-1943)

  蒋介石中央大学永久名誉校长兼校长(1943-1944)

  顾毓琇中央大学校长(1944-1945)

  吴有训中央大学校长(1945-1947)

  周鸿经中央大学校长(1948-1949)

  梁希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1949-1951)

  潘菽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1951-1957)

  郭影秋南京大学校长(1957-1963)

  匡亚明南京大学校长(1963-1966,1978-1982)

  郭令智南京大学代校长(1982-1984)

  曲钦岳南京大学校长(1984-1997)

  陈懿南京大学代校长(1996-1997)

  蒋树声南京大学校长(1997-2006)

  陈骏南京大学校长(2006- )

金陵大学

  福开森汇文书院院长(1888-1896)

  师图尔汇文书院院长(1896-1907)

  包文汇文书院院长,金陵大学校长(1907-1927)

  陈裕光金陵大学校长(1927-1951)

  李方训金陵大学校长、校委会主任委员(1951-1952)

南京大学历任党委书记

  孙叔平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53-1955)

  陈毅人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55-1957)

  郭影秋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57-1963)

  匡亚明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63-1966)

  彭冲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66-1968)

  方敏南京大学革委会主任(1968-1970)

  王勇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70-1975)

  周林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5-1978)

  匡亚明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78-1982)

  章德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82-1984)

  陆渝蓉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86-1989)

  韩星臣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90-2003)

  洪银兴南京大学党委书记(2003- )

  校园文化/南京大学

  校徽

  南京大学校徽外形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该风格为中央大学时期所流传下来。

  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为英文“NANJINGUNIVERSITY”。校徽正中为南京市树——雪松,寓意南大坚忍不拔的精神。雪松的下方为书图案及“1902”字样,点明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为1902年。校徽的上方中间部位为由“南京”的艺术字体所组成的圆形图案,其两旁各有一只辟邪神兽(貔貅),象征着南京。

  校训

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蒋树声最能展现南大传统精神的是学校不同时期确立的校训和校风。早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学堂监督李瑞清先生提出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以“俭朴、勤奋、诚笃”为校风。“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是南大校史上最早的校训,奠定了南大百年传统的基础,生动体现了南大人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风骨。南高师时期江谦校长以“诚”字为校训,希望全校师生为人、为学都要以诚为本,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校风是“民族、民主、科学的精神,诚朴、勤奋、求实的态度。”东南大学时期,郭秉文校长提出了“三育并举”和“四平衡”的办学方针,要求师生树立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在人文与科学、通才与专才、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寻求平衡发展。中央大学时期,罗家伦校长提出以“诚朴雄伟”四字为学校的校训和校风,他希望中大学子承担起复兴民族的重任,埋头用功,不计名利,诚心向学,并集中精力,放开眼界,努力做出伟大事业。我认为,“诚朴雄伟”的校训立意高远,气势磅礴,对中央大学及其继承者南京大学的传统和校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南京大学另一个重要源头金陵大学,将“诚真勤仁”作为校训,这个校训与中央大学的传统和校风在本质上有类似之处,都将“诚”作为精神内核。

  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南京大学。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优良传统和校风在南京大学得以继续发扬光大。1978年,刚刚复职的匡亚明校长针对“文革”时期南大校风、学风遭到破坏的状况,提倡重新整顿校风、学风,提出南京大学的校风、学风应该具有“高度的政治空气、高度的学术空气、高度的文明空气、高度的文娱体育空气”。1991年,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总结南大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曲钦岳校长确定将“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作为南大校风,体现了学校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可见,南大历史上确定的校训校风,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传统与特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锐意进取,成为国家与社会的栋梁之材。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1949年以后的南京大学一直没有确立自己的校训。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而且端庄大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励学敦行”是我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现,宋真宗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将“诚朴雄伟”与“励学敦行”两句合为一起作为今日南京大学的校训,既反映了我校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和实现途径。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

  “诚朴”是南大传统精神中最本色的东西,我校校史上大多数校训、校风中都有这两个字出现。“诚朴”是诚恳朴实的意思,其中“诚”是核心,是根本。“诚”是维系人类社会的较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诚者,真也,“诚”的对立面是“欺”,“真”的对立面是“假”。为人要诚朴,就是要诚心正意,朴实无华,以诚相待。“诚朴”要求人有独立人格,得势时不要霸道,不要仗势欺人,失意时不要媚俗,不要趋炎附势。“诚”是个人和社会一切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基础,如果个人与社会都不讲究“诚”,那么任何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个人信誉乃至整个社会的基础就会动摇。大学绝不仅仅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应该是教人诚实端正、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如何做人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正如我校校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学问要“诚朴”,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不把学问当作升官发财的途径和获取文凭的工具,诚心诚意,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急功所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才实学,才能担负振兴中华的重任。

  “雄伟”是雄壮而伟大的意思,为人、为学要有远大志向,立志“做得大事”,养吾浩然之气,要有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将个人奋斗的目标与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胸怀宽阔、志存高远的人,才会超越自我,永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从而不断取得进步。实现远大抱负,一定要有大雄无畏、不惧困难、坚毅自强、开拓进取、敢于争先的精神和气慨。一百年来,南京大学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取得辉煌成就,靠的就是这种不屈不挠,坚毅自强的传统精神。毫无疑问,南京大学在新世纪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更加需要将这种传统精神继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

  如果说“诚朴雄伟”体现的是办学理念与目标,那么“励学敦行”强调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励”是勉励、激励的意思,“励学”就是勉励师生勤奋求学,要求为学者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越,心灵的净化,思维的创新。“敦”是敦促、勉力的意思,“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坐而论道、光说不做,只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为学者不光要志存高远,而且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远大抱负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实现,只有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行动并在行动中勇于开拓创新,只有将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才能算是完美意义上的人,才能算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所以,“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既继承和反映了南大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又面向未来,体现了办学理念的更高追求,同时还阐明了实现远大目标的途径。我相信: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学校确定“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对于激励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弘扬传统,增强对学校的荣誉感、使命感,继续发奋努力,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高水平大学,一定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校歌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歌(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创作于1916年前后)为南京大学的校歌。

  该校歌由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制谱,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

  歌词如下: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歌词译文:

  伟大啊,诚实的美德,整个世界都为之触动;

  如同鼎的三足,担起支撑的,是智慧、仁爱、奋勇。

  众圣会聚归依的,是集大成的孔子;

  下开千秋万代,旁及四面八方,归一志愿大同。

  追随海潮沿江西上,就是人文荟萃的江东;

  巍峨的北极阁啊,耸立在雄伟的金陵城中。

  上天开启了教育的恩泽,我们的道永无穷;

  我们愿望无穷,像初升的太阳照耀长空。

  校区地址/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邮编:210023。

  南京大学浦口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沿江镇学府路8号。邮编:210089。

  相关记事/南京大学

  1992年以来,南京大学被国际权威的科研检索资料《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数连续7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首位,被引用论文数也连续8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10余年来,南京大学共获*和省部级奖励8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40余项。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9项。从1994年以来,南京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全国高校中也名列前茅。

  1994、1995年,南大学生辩论队技压群雄,先后夺得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和国际大专辩论赛桂冠。1999年,南京大学又以优异成绩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率先通过了国家教育部举行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

  南京大学是我国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最活跃的大学之一。美国前总统布什、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等国外政要也先后来南大访问。

  199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南大视察,并挥毫写下了“把南京大学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和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中心”的题词。

  1994年,南京大学被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序列。

  1999年7月,国家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决定共同重点建设南京大学,标志着南京大学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若干所高水平大学的行列。

  2002年5月,南京大学以“承百年传统、展辉煌成就、扬南大精神、创世界一流”为主题,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成功举办了“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追问大师”等一系列旨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纪念活动,授予冯元桢等7位校友“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25000余名校友及包括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20多位院士、100多位大学校长的数千海内外来宾抵宁参加校庆活动,各界校友和贤达为校庆认捐总额超过1.39亿元,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网站说明:

  本站在线提南京大学网站的分类目录索引及网址大全库建立;南京大学2022-02-18归档在本站综合大学分类目录,并成功建立了索引服务,供搜索引擎抓取/蜘蛛爬行/用户查找/检索服务;截至目前为止,本站已有 个网友浏览提[!--title--!网站,其中有 名网友为该网站点赞;总的来说,南京大学是一个不错的综合大学类网站。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ooooke.com/web/4242.html

相关网站推荐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武汉大学 西南大学 南京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扬州大学 江苏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转载于南京大学(www.nju.edu.cn),或有会员发布,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南京大学!时该网站内容都正常,如失效,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处理。

3、本站仅提供南京大学网站的信息展示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综合大学热门网站

网站公告 关于我们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ooooke.com 浙ICP备15022117-2号